搞清楚中華民國制定國歌國旗的醜陋內情 是該考慮換國旗國歌的時候了
【丁連財的政治與國際關係評論】
【搞清楚中華民國制定國歌國旗的醜陋內情 該是考慮換國旗國歌的時候了】
1926年,國民黨黨軍在蘇聯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 共黨政府提供政經軍協助,並且派出優秀將領Vasiliy Konstantinovich Blyukher(他取了漢字名為『加倫』)擔任顧問之後,開始北伐,目的在消滅軍閥 (warlords)、統一中國 。1928年,蔣介石的KMT軍隊聯合其他『同路人』派系軍隊,完成『表面上』統一 (unification),就以KMT之名義 (而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名義) 逕行宣布進入『訓政』時期,全國由KMT一黨專政。
所謂僅是『表面上』統一是千真萬確的,只是國民黨的歷史教科書刪除不提:1929年有『蔣馮(玉祥)戰爭』、『蔣桂(廣西系統將領李宗仁和白崇禧)戰爭』,1930年有更大規模的『中原大戰』(桂系聯合晉系閻錫山和西北軍馮玉祥,聯合大戰蔣介石)。
KMT 私心自用,利用當時時機硬把黃埔校歌當成國歌,且用左上角有KMT黨徽 (黨徽國徽之爭沒意義,因為只是KMT黨徽的些微小小修改,很難看出區別) 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當時有許多名流不承認其正統性,國學大師章太炎1936年逝世時,只同意以中華民國建國時採用的五色旗覆蓋,嚴拒青天白滿地紅旗。
選擇性奉行國父遺教
KMT一黨專政,表面上說是奉行孫文遺教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國家發展計畫,其實意思就是說天下是KMT打的,就理所當然要由KMT享有享用。這與中國歷代廢敗政權更換的落伍思想一模一樣,KMT根本就是另一個王朝,完全沒有現代國家與政府的觀念,難怪1949就滅亡,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短命(1928-1949)與最腐爛的政權之一。
這世界上有甚麼國家堅持國家發展一定要經過『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而且訓政階段是一黨專政的呢 ? 說起奉行『孫文遺教』,蔣介石是選擇性的奉行,譬如孫文的路線明明是『中間偏左』,但是蔣介石在1927年攻取上海後就背叛孫文革命理念,與江浙財團和英美財團聯繫合作,露出真面目徹底轉為『極右派』。
他拋棄元配毛福梅,還有性伴侶姚冶誠和陳潔如。他為了討好上海首富宋嘉澍夫婦而改信基督教,進而和宋嘉澍三女兒宋美齡結婚,巧妙結合政治權力與財經勢力,這是他政治思想中急轉彎改道的徵兆之一。
孫文遺孀宋慶齡與將介石決裂
另外,最明顯的就是他在上海展開『清共』,清算潛伏並意圖控制KMT 的中國共產黨 (CCP)。蔣介石不分辨全國各地的中間偏左或極左派,只要是左就搜捕濫殺數萬人之多。蔣介石寧願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人,不需要蒐集證據,不用法院公開公平審判,只要有人以口頭或書面提出密報名單,就火速逮捕並就地槍決。
孫文遺孀宋慶齡(宋美齡二姊)認清蔣介石真面目,認定蔣介石統治之下的中國不會有任何政治、經濟、社會、土地改革;中國歷代依附地主、豪門、巨室、鄉紳、軍頭、土豪、惡霸治國的惡習會延續下去;絕大多數人民淪落到農奴、工奴的可憐可悲狀態,完全沒有改善的絲毫可能性。她對於蔣介石自命為孫文繼承人甚為不滿,加上親睹親聞蔣介石諸多蠻橫行為,憤而與蔣介石公開絕裂。
KMT在國共內戰兵敗如山倒,宋美齡準備逃亡到台灣之際,曾力邀二姊宋慶齡同行。但是,宋慶齡選擇留在中國,因為她的中間偏左色彩與毛澤東的極左立場還有交集,和先偽裝為中間偏左而騙取孫文信任,然後為了私利而急忙轉變為極右派的蔣介石,則是不共載天的大仇敵。
一團亂而缺乏正當性與合法性的 『制憲國民大會』
1946年12月25日,『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民國國旗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將國旗入憲。雖然這『表面上』已經賦予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的法律地位,但是由於制憲國民大會欠缺全國代表性,所做決議根本失去正當性。
『制憲國民大會』是中華民國為了完成制定《中華民國憲法》而召開的會議,舉行時間地點為1946年的南京國民大會堂。該會議代表由民選和遴選方式產生,主要的參與政黨只有中國國民黨,和以威脅利誘拉攏來當樣板花瓶飾品的兩個小黨(青年黨和民社黨)。其實,這次大會根本就是國民黨一黨制憲,或甚至就是一黨玩弄憲法。
國民黨既得利益階層擔心制憲行憲後,在權錢交易、權位交易、權色交易上會失去特權利益,故堅決抵制制憲。國民黨與主張社會主義的共產黨,和倡導自由主義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民盟』;除民社黨外)之間,在有關國家大政方向、選區劃分、選舉席位配置等問題上發生爭執,進而拒絕參加制憲國大,並拒絕承認其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這使得這次制憲大會的法律地位和歷史評價受到嚴重爭議,而名聲髒臭到不堪聞問的地步,而且這也是種下後來國共內戰的禍因之一。
校歌 黨歌 國歌
1928年底,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形式上已經統一全國,中國國民黨決定將黨的總理孫文的訓詞歌(黃埔軍官學校校歌) 制定為黨歌。國民 (黨) 政府在1930年又決議先以「中國國民黨黨歌」代用為國歌,之後宣布公開對外徵求創作。但是,每次甄選結果都是「從缺」,此歌曲遂於1937年正式定為國歌,此後便沿用至今。
以現有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以黃埔軍官學校校歌為國歌,就是刻意要人們記住並緬懷這個國家是國民黨所建立,也當由國民黨主政。這根本就是中國舊式王朝心態與思想。
譬如:朱元璋打天下,而創國有功的淮西勳貴集團各個加官晉爵。品行好的還守法自制,與子女安享榮華富貴,與民和善相處;低劣者則憑藉勢力,圈地佔田、奪人妻女、欺負良民、貪污腐化,卻有恃無恐。這使得窮苦失怙農民出身、極端痛恨貪官污吏的朱元璋,狠心來個大整頓,斬殺大半的貪贓枉法開國功臣。
然而,蔣介石卻縱容那些建國功臣吃香喝辣、貪贓枉法、五鬼搬運,使國庫通黨庫而通私庫。他手下一大夥人的厚皮黑心與寡廉鮮恥,堪稱中國歷史之最。
孫文國民黨與蘇聯共黨的合作緣由
在民國初期時代,俄國在1917年(民國6年)11月爆發布爾什維克革命,然後掀起紅白內戰。共產黨紅軍(Red Army)因為得到廣大農民與奴工的支持,擊敗貴族、資本家、地主、教會和外國勢力所支援的白軍,獲得全面勝利。俄國革命的成功令孫文振奮,他想掌握的就是革命成功的祕訣,因為孫文的革命事業是屢戰屢敗,毫無建樹。
孫文在對付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與護法戰爭都落敗,而南方廣東成立的政府根本無法對抗北京政府和各路軍閥。更糟糕的是南方政府必須仰仗滇、桂、粵、閔各省軍閥的支助而飽受掣肘。困在廣州城一隅的國民黨前途黯淡,孫文在挫敗沮喪之餘,在1922年毅然採行『聯俄容共』政策,在蘇俄(1917-1922為蘇俄;1922-1991為蘇聯)政治與軍事顧問協助之下,改組國民黨結構為列寧式政黨,實行所謂『民主集中制』(democratic centralism),使孫文的權力鞏固。
蘇聯還提供軍械與教官,協助成立國民黨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務求使孫文擁有一支戰鬥力強而且聽命於他的黨軍。孫文因為肝衰竭而早逝(1925年3月12日),未能見到黃埔黨軍在蘇聯優勢火砲協助下,先東征盤據惠州的陳炯明(惠州之戰的國民黨軍指揮官實際上是加倫將軍),再一路勢如破竹北伐成功(1928年)。
蔣介石的崛起與國民黨腐化
蔣介石獲得孫文信任而出任黃埔軍校校長,而國民黨也在1926年決定實現孫文遺志之一:掃除軍閥、統一中國。蔣介石獲任名為北伐軍總司令,政軍生涯達到顛峰。但是,在北伐後的國民黨一黨專政體制下,貪污腐化、貪贓枉法、圈地佔田、宰制一方而為土霸王者很多。
蔣介石更放縱其孔宋外戚集團大搞黑色與灰色交易和貿易,汙了很多公帑,賺了很多黑心錢。當他們看著國旗、唱著國歌時,腦中不是愛國的感動,而是權錢權位與權色交易等貪婪不法的計謀。
國旗無處不在,國歌在很多場合要唱,具有民主觀念而拒絕列寧式政黨(國民黨以黨領政、以黨領軍) 的知青與人民,感到很無奈。國民黨腐敗失去人心,以絕對優勢兵力(500萬國民黨軍隊+前後數億美元支撐+10個師的美援軍備強化戰力),對付150萬共產黨人民解放軍,卻丟失中國。我們應該堅決拒絕該國旗與國歌,因為那讓人們不禁聯想到腐爛朽壞的國民黨,那是恥辱的標記而非愛國的符號與象徵。
一直堅決主張使用國民黨欽定版國旗國歌者,其實很無知。有關中華民國國旗的爭議,以及它在民國史上的多樣性,其實稍微用心查考資料,就可知道其中的曲折。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之前,有很多不同圖案色調設計的國旗,至少超過十種曾經同時或先後飄揚在中國。
國民黨在黨旗國旗不分的旗幟下敗黨敗軍敗國
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兵敗如山倒,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惨敗,陣亡、逃亡、投降高達三百萬之眾。蔣介石一夥殘兵敗將加難民逃亡到台灣,強行佔據在國際公法上仍屬於日本國土的台灣(1894-1895 的清日甲午大戰,大清帝國海陸兩軍全滅,以馬關條約為結束戰爭狀態的和約,而永久割讓台灣),建立一個可恥可悲非法的『武裝殘兵敗降難民遷佔者政權』(a migrating occupiers' regime consisting of the defeated generals, their troops, and the refugees)。
台灣地位已定論或未定論
依據國際法,二戰結束後盟軍總部請同盟國派出部隊進行受降與代管。麥克阿瑟請中國處理日本的四國、台灣,以及日軍佔領的法國越南殖民地(北緯16度以北)。蔣介石以中國能力不足為由,推辭了四國,但卻派出盧漢率領的國民黨滇軍30萬到北越。這批無法殺敵而只能欺負百姓的人渣中國軍隊軍紀敗壞,在北越燒殺擄掠、搶奪偷盜、淫人妻女,幹盡壞事,逼得越南領袖胡志明向國際社會提出控訴。
蔣介石派往台灣的國民黨部隊進行的不是接收而是劫收,而且徵收物資支援國民黨,並脅迫台灣青年當兵到中國當砲灰,把台灣捲入國共內戰。
國民黨軍政當局在台灣受降接收代管時期,片面宣布台灣人的日本國籍失效,全部改為中華民國國籍,也是違反國際法的作為。國民黨的根據是開羅宣言表述的台灣與澎湖回歸中國。不過,在國際法的效力判準中,條約高於宣言。
舊金山和約才正式終結同盟國與日本的交戰狀態,日本於和約明白放棄台灣,但未明文寫出由哪國取得台灣。依國際法而言,台灣主權未定,日本對台灣有殘餘主權,國民黨竊據台灣。
更換國旗的國家例子
有一些國家都換過國旗國歌,譬如南非和加拿大,就是根據嶄新的國情與新的國家體制路線,由獲得最新民意付託的新國會,把國家的代表符號與象徵做一次重大改變。美國自建國以來國旗也不段更新,因為其左上角的星星代表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的州數,每當有新加入者,就要多一顆星星。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蘇聯)一垮台,其旗幟就被廢棄,如今的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就使用完全不同的國旗。總之,換國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更不該被無限上綱到愛國、飲水思源等政治或倫理議題。
南非換國旗也換國歌
南非於1994年步入多種族、多黨、自由、民主政治,結束白人專政與種族隔離。當時南非不只重劃各省行政區界線,還修憲並更改國旗國歌。《南非國旗》自1856到1994年為止,總共有八面;亦即他們在國家政體、組成分子、大政方針等出現重大變化時,就會修訂國旗來反映新的現實。
現在的《南非國歌》從1997年開始使用,是結合《天佑非洲》(Nkosi Sikelel' iAfrika)和《南非的呼喚》(Die Stem van Suid-Afrika)而成的一首混合歌。從1936到1957年,《南非的呼喚》和《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 或《天佑吾女王》(God Save the Queen) 並用,因為大英國協國家在制定出自己的國歌之前,經常以英國國歌《天佑吾王》 或《天佑吾女王》為暫定國歌。
1957年起,《南非的呼喚》成為唯一的國歌。1994年白人政府結束種族隔離制度,還政於不論政黨、意識形態、種族、膚色、宗教、語言、文化的全國人民,舉行民主、自由、平等選舉,曼德拉當選新政府總統執政。他與國會決定《天佑非洲》和《南非的呼喚》為共同國歌,1997年透過美妙的編曲而使兩首曲子合併成當今的南非國歌,比台灣的『國歌』好聽又令人感動太多了。
南非頻頻修改國旗國歌,但是國名仍然是『南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不過,一旦是戰爭引發政治版圖大變動與政權的大更替,或是要除掉歷史枷鎖,修改國家名稱也會被列為自然的事,不該被保守人士胡斥為大逆不道或判亂毀國。
Abyssinia 變成 Ethiopia,Ceylon 變成 Sri Lanka,Upper Volta 變成 Burkina Faso,Rhodesia 變成 Zimbabwe,South West Africa 變成 Namibia,Burma 變成Myanmar,Swaziland 變成Eswatini,Turkey 變成Türkiye,Imperial State of Iran變成Islamic Republic of Iran,高麗王國變成朝鮮王國再變成大韓民國…,都是明顯的例子。
加拿大換國旗國歌
加拿大從1763到1865年,曾經更換過八次國旗,現有具備加拿大特色的『楓葉旗』,是1965年採用的。1965年之前的加拿大國旗和現在的澳洲與紐西蘭一樣,左上角帶有英國的米字旗。《噢!加拿大》(O Canada)是加拿大國歌,從1939起成為事實上的加拿大國歌,但直到1980年才成為法定國歌。在此之前,都是以英國國歌英國國歌《天佑吾王》 或《天佑吾女王》代替。
紐西蘭國旗上的米字糾結
紐西蘭的國旗和澳洲一樣,左上角是英國的米字旗,這代表紐西蘭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現在是大英國協的成員,而且以英國國王兼紐西蘭國王,由英王派遣一位總督 (Governor-General) 長駐紐西蘭首都威靈頓,當作虛位國家元首(head of state);在紐西蘭國會選舉中獲勝的政黨黨魁或政治聯盟領袖,出任掌握實權的總理(prime minister),也就是紐西蘭的政府首長 (head of
government)。
包括紐西蘭前任總理約翰·菲利普·基伊(John Phillip Ke)在內的的共和派(Republicans),和澳洲與加拿大的共和派一樣,主張由各國國會間接或人民直接選出國家元首,名稱為總統或國家主席(president)。這些共和派不要再以英國國王兼任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三國的國家元首,而是要讓自己的國會或人民選出自己的人來當元首。
如果一個共和國採取議會內閣制 (parliamentary government),則國家元首總統或主席只是具有儀禮(ceremonial )功能而沒有實權的虛位榮銜,通常由國會選出,譬如印度、以色列、德國、義大利、希臘……。我們可以輕易說出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夫人、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以色列現任總理尼坦雅胡,但是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總統是誰。如果一個共和國實行總統制 (presidential government),亦即總統本身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長,根據權力愈大則民意支持度必須愈高的民主原則,就要由人民直接投票選出總統。
公投換國旗雖敗但展現民主自由
紐西蘭前總理為吸引人民往共和體制思考,而拋出的風向球或試金石,就是修訂國旗。他在2015年推動更換國旗計畫,希望能像加拿大一樣擁有代表該國標記的新國旗。他成立新國旗圖案甄選委員會,開放全國人民自由設計投稿。後來入選的幾件作品不約而同,把紐西蘭的特色植物蕨葉(fern),當成主設計圖;蕨葉也是紐西蘭稱霸英式橄欖球的『全黑隊』(All Blacks)的隊徽。
紐西蘭慎重其事,甄選委員會選出的五件新國旗圖案於2015年11月進行第一回合公投,由人民選出最中意的那一件;2016年3月進行第二回合公投,由人民在現有國旗和入選的那件新國旗圖案之間作抉擇。出席公投者佔公民比例 67.3%,支持繼續使用現有國旗者佔56.7%獲勝,選擇要更改為蕨葉圖案旗者佔43.3%而落敗。
不論是否成功,紐西蘭向全球做了良好示範,連整個程序的周延都讓大家有所學習與領悟。落敗的一方沒有示威抗議或鬧事,他們自己檢討而認為:蕨葉的確是紐西蘭的重大特色,以至於包括全黑隊和紐西蘭女子橄欖球國家代表隊(簡稱黑蕨隊Black Ferns),還有不少企業標誌都使用蕨葉。
各方設計的蕨葉只是顏色和造型不同,實在有點氾濫而變得普普通通而無特色;如果下次還有徵選新國旗的機會,設計者可能會往奇異果(Kiwi Fruit)、大斑奇威鳥(Great Spotted
Kiwi)、毛利人戰舞(Maori Haka:哈卡舞,全黑隊出賽錢都會跳的精采表演)或在紐西蘭比人口還多的羊群等角度思考。
國家與民族認同
南非、加拿大、紐西蘭都可以提供我們參考,我們應該適時推出變更中華民國國歌與國旗的提案;尤其絕大多數生活在台灣的人(不論省籍)認定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之際,更是更動代表國家標記、印記、符號、象徵的國旗和國歌的大好時機。
很多人傾向於更改國旗國歌,但又擔心親中勢力 (張安樂的統促黨、郁慕明的新黨、韓國瑜與傅崑萁國民黨) 與中國共產黨聯手恫嚇,而心神不寧。對這件事的基本態度很簡單,根本不用鳥他 (not give a damn about it),因為由國民黨武裝殘兵敗將與難民遷佔者政權帶來台灣的國旗與國歌,跟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再者,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承認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中共認定中華民國在1949年就滅亡了,他們要的是併吞台灣,在這裏飄揚那面毫無設計美感的五星旗。
台灣與中國什麼關係
中華民國的成立、軍閥割據、武力統一、剿匪、制憲、行憲、國共內戰、制定國旗與國歌,都不應該扯到台灣。台灣自1895年起就是日本國土,而且當時的台灣人民是日本國籍。在亞洲首先脫亞入歐的先進富強國家日本的統治下,台灣人民不論是經濟、財政、產業、教育、文化、藝術、衛生、醫療、通訊、交通、治安等面向,都享有比中國大陸可憐人民超越三十年的的進步生活。
電影《KANO》顯示的那一段台灣人民豐衣足食、經濟繁榮的時代(1929-1931),與中國當年經歷的悲慘形成強烈對比。中國在1929爆發『蔣馮戰爭』、『蔣桂戰爭』,1930年上演百萬大軍對峙的『中原大戰』,1931年發生『九一八瀋陽事變』,日本僅僅耗時三個月就佔領整個東北,並扶植『滿洲國』。
國民黨來台初心是過客殖民統治 表現輸日本殖民統治很多
中國國民黨是胡作非為、胡搞瞎搞、厚皮黑心、偽善掩飾、貪瀆成性、貪污腐化、政商勾結、官匪一家的世界級特別敗壞的政黨。國旗國歌有這個宇宙、世紀、環球、洪荒特爛政黨的標記與符號象徵,實在令台灣人民憤慨又感受到背負著沉重的包袱。
建議民進黨的賴清德政府以及未來不論哪個黨派執政的政府,把修改修訂台灣的國旗國歌列入施政要項(agenda),多方設法減輕台灣人民的視覺污染與聽力傷害。
留言
張貼留言